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只出23億徵收公保地 柯市府挨批「圈地賴帳」

只出23億徵收公保地 柯市府挨批「圈地賴帳」

〔記者郭安家/台北報導〕不少民眾持有公共設施保留地,台北市長柯文哲曾批評,過去制度捐地換容積是讓財團「偷走人民的乳酪」,並主張實施全面容積代金制度。不過,台北市議員許家蓓發現,2019年至今台北市政府只出23億元價購公保地,形同政府圈地卻賴帳不給錢。

對此,北市都發局長黃一平表示,沒價購公保地,是因為政府使用不到、沒有開闢,未來會先徵收市區蛋黃區公保地或有迫切需要者;北市府通盤檢討,規劃解編73公頃公保地,也跟內政部討論,並加強宣傳與開發線上投標,增加公保地主意願讓市府標購。

北市私有公保地793公頃,預計做道路、綠地、學校、社教及市場用地等機關預定用地,即政府尚未徵收應徵收的土地;目前北市採捐地換容積、繳納容積代金雙軌制,並且使用容積代金收入標購公保地。

但許家蓓指出,2019年實施的容積代金基金迄今收入125億元,北市府只拿23億元標購公保地、僅用了18%。

許家蓓說,標購公保地能增加公園綠地廣場面積,提升民眾生活品質,但過去4年不見北市府積極解決,容積代金基金是專款專用,百億收入卻僅拿出小部分標購,市府有經費卻持續圈地不給錢,連該給民眾的錢都省。

黃一平說,北市府的標購方式及宣傳不夠多元,造成民眾投標意願低,今年會加強宣傳,若民眾有私有公保地參加投標,就會廣發申請函,或改辦線上投標,增加方便性,投標意願或許會提高。

黃一平指出,內政部發現地方政府沒有機會徵收這麼多公保地,北市府已通盤檢討,提報73公頃的公保地討論解編事宜,進行都市計畫變更,有部分民眾可能不願意解編,因為在山區的地解編後會變成保護區。

原文轉載自:自由時報